甲硫咪唑(Methimazole)是一種硫脲類(Thiouracil)抗甲狀腺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其作用機轉在於抑制甲狀腺過氧化酶的活性,減少甲状腺激素(T3/T4)的合成,進而緩解甲亢症狀。此藥物通常用於Graves病、毒性多結節性甲状腺腫等疾病,也能作為放射性碘治療或手術前的輔助治療。
與其他抗甲狀腺藥物相比,甲硫咪唑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因此每日服用次數較少,但可能增加嚴重血液系統副作用的風險。醫師會根據患者年齡、肝腎功能及病情嚴重程度,決定是否使用此藥物。
甲硫咪唑的學名為「甲硫咪唑」(Methimazole),在臺灣及香港地區的常見商品名包含:
甲硫咪唑歸類於「抗甲狀腺藥物」(Thyroid Antagonists),具體屬硫脲類化學結構。此類藥物主要作用於甲狀腺濾泡細胞,阻斷酪胺酸的碘化及耦合反應,從而抑制T3/T4的生成。其藥理作用與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類似,但生物利用度更高。
此藥物的主要適應症包括:
在特定情況下,如懷孕婦女或兒童甲亢,醫師會權衡利弊後決定是否使用。需注意此藥物不適用於甲狀腺腫大引起的呼吸困難等急症。
輕微副作用包含:
嚴重副作用需立即就醫:
禁忌症:對甲硫咪唑或其賦形劑過敏者禁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調整劑量或改用其他治療方式。懷孕婦女使用時需嚴格監測,因其可能導致胎兒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皮膚水腫,屬於妊娠分類C級(可能對胎兒有風險)。
黑盒子警告:此藥物可能引發致命血液疾病,治療首6個月需每2週監測全血球計數。若出現發燒、口腔潰瘍、不明瘀血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與下列藥物合併使用可能增加副作用風險:
補充劑如海帶精華、含碘營養品可能降低療效,服用前應告知醫師正在使用的所有藥物及補充劑。
初始劑量通常為每日30-40毫克,分2-3次口服。根據病情控制情況,醫師會逐步調整至維持劑量(每日5-15毫克)。需整粒吞服不可咀嚼,飯前或飯後服用均可,但需每日固定時間服藥以維持血中濃度穩定。
治療期間需定期回診,至少每4-6週監測甲狀腺功能指數(TSH、T3/T4)及全血球計數。治療目標為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後,需持續服用6-12個月以減少復發風險。
若遺漏當日劑量,應在記起後立即補服,但若接近下次服藥時間(如3小時內),則跳過遺漏劑量並按時服用下一次藥物,千萬不可一次服用雙倍劑量。
若誤服過量可能導致惡心、嘔吐、意識混亂等症狀,應立即:
醫院可能以活性炭吸附未吸收藥物,或進行血液透析以降低毒性。患者應將藥物存放於兒童無法取得處,避免誤食風險。
,並避免任何HTML結構標籤以外的內容。
甲硫咪唑可空腹或與餐點一同服用,但建議每日固定時間服藥以維持藥效穩定。目前無嚴格飲食限制,但若服藥後感到胃部不適,可嘗試與食物一同服用以緩解不適。避免飲用濃茶或咖啡,因其可能影響藥物吸收。
若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是否應立即停藥?皮疹是甲硫咪唑的可能副作用之一,若症狀輕微且無其他併發症,應立即聯繫醫師評估,而非自行停藥。若出現嚴重皮疹、發燒或關節痛等疑似藥物過敏症(Stevens-Johnson症候群),需立即停藥並就醫,因這類反應可能威脅健康。
與抗凝血劑(如華法林)合用時,需注意哪些相互作用?甲硫咪唑與抗凝血劑合用可能增強後者的抗凝效果,導致出血風險上升。醫師會定期監測凝血時間(如INR值),並根據結果調整抗凝血劑劑量。患者若同時使用雙藥物,應避免自行更改劑量,並密切觀察有無瘀血或出血跡象。
長期使用甲硫咪唑是否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硫咪唑主要用於抑制過度活躍的甲狀腺功能,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約10-20%的患者在治療數月後可能出現此現象,需定期抽血監測TSH及自由T4濃度。若確診甲減,醫師可能調整劑量或轉為替代治療。
懷孕期間是否可以繼續使用甲硫咪唑?甲硫咪唑在懷孕初期通常視為較安全的選擇,但需與醫師密切討論利弊。懷孕中後期可能建議轉用丙硫氧嘧啶(PTU),因甲硫咪唑在動物研究中顯示可能增加胎兒風險。無論選擇何種藥物,孕期需密切追蹤甲狀腺功能及胎兒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