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Risperidone)是一種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屬於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類別。主要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雙極性障礙所引發的躁狂症狀,以及自閉症患者伴隨的嚴重行為問題。該藥物透過調節腦內多巴胺與血清素受體的活性,有效緩解幻覺、妄想及情緒不穩定等症狀。
與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相比,利培酮因副作用較少且對陰性症狀(如情感平淡)有改善效果,成為精神科治療的常見選擇。其作用機轉主要為阻斷D2多巴胺受體及5-HT2A血清素受體,從而減少神經傳導物質的過度活躍。
品牌名稱為利斯達(Risperdal),學名為利培酮(Risperidone)。在不同國家可能有其他品牌名稱,但活性成分皆為利培酮。學名藥在各國藥局均有販售,但需依醫師處方使用。
利培酮歸類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屬於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此類藥物與第一代藥物的差異在於對多巴胺與血清素受體的選擇性較高,因此對某些症狀的療效及安全性較佳。
主要適應症包括:
在特定情況下,醫師可能根據臨床判斷進行超適應症使用,但需密切監測療效與副作用。
輕度至中度副作用:
嚴重副作用需立即就醫:
禁忌症:
孕婦使用:
與下列藥物合併使用可能增加副作用:
成人精神分裂症起始劑量通常為每日2毫克,分早晚服用。治療雙極性障礙時起始劑量可能較低(如每天1毫克)。兒童自閉症患者需根據年齡與體重調整,最低起始劑量為0.25毫克/日。
應固定時間服用,可與食物同服以減少胃腸道不適。劑量需由醫師逐步調節,不可自行增減。藥片應整粒吞服,不可嚼碎或掰開。
若遺漏劑量且距下次服藥時間超過4小時,應立即補服。若接近下次服藥時間則跳過遺漏劑量,勿雙倍劑量補服。建議設定提醒器以避免遺漏。
過量服用可能導致昏睡、呼吸抑制甚至昏迷。若懷疑過量應立即就醫,需攜帶藥瓶供醫護人員參考。急救措施包括洗胃、監測生命徵象及必要時使用解毒劑。
標籤,不包含編號或標題外的結構。
服用利培酮期間建議避免飲酒。酒精可能加劇藥物引起的嗜睡或動作遲緩等副作用,並可能影響藥效穩定性。若不慎飲酒後出現頭暈或心跳不規則等不適,應立即停飲並諮詢醫師。
利培酮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如何有效管理此副作用?體重增加是利培酮的常見副作用,建議採用低脂、高纖的飲食結構,並每日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若體重在3個月內增加超過5%,應與醫師討論調整治療方案。
與其他精神科藥物合併使用時需注意哪些交互作用?利培酮與抗膽鹼酯酶藥物或其他多巴胺拮抗劑合併使用時,可能加劇肌肉僵硬或動作不自主等副作用。與抗凝血劑(如華法林)合用時,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指數。使用前應主動告知醫師所有正在使用的藥物清單。
長期使用利培酮的患者,需定期進行哪些健康檢查?長期使用者應每3-6個月檢查血糖、血脂及體脂肪分布,以監測代謝症候群風險。每半年進行一次血液生化檢查,特別注意催乳素濃度,因長期使用可能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眼科檢查也需每1-2年定期追蹤。
藥效開始顯現需要多久時間?急性發作時如何應對?利培酮通常需連續服用1-3週才能顯現完整療效,急性精神病發作時,醫師可能先提高劑量或合併短效劑型控制症狀。若症狀在4週內未改善,應回診評估治療反應,避免自行調整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