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霉素(Vancomycin)是一種糖肽類抗生素,主要用於治療由特定革蘭氏陽性菌引起的嚴重感染。此藥物透過干擾細菌細胞壁合成發揮作用,常作為最後線治療藥物,尤其在患者對其他抗生素(如青黴素或cephalosporin)產生抗藥性時使用。
其臨床應用涵蓋多種致命感染,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引發的敗血症、心內膜炎,以及腸桿菌屬感染等。由於藥物代謝途徑特殊,需經由靜脈注射給藥,且需嚴格監測藥物濃度以避免毒性反應。
此藥物的學名為萬古霉素(Vancomycin),常見的品牌名稱包括:
萬古霉素歸類於「糖肽類抗生素」,屬於慢效杀菌劑。其作用機轉在於與細菌細胞壁前體物質結合,阻礙細胞壁合成,進而殺死細菌。此分類藥物通常用於多重抗藥性菌感染的治療。
主要適用症包括:
1.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嚴重感染
2. 腸桿菌屬(Enterococcus)感染,如尿路感染或心內膜炎
3.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
4. 某些手術前的預防性使用
此藥物通常用於住院患者,需配合醫師指示使用。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或用藥方式。
輕微副作用:
嚴重副作用:
禁忌症:
妊娠與哺乳:
與以下藥物合用可能增強副作用風險:
此藥物僅能透過靜脈緩慢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藥,不可口服或自行注射。成人常見劑量為每6至12小時10-15mg/kg,但需根據:
若錯過預定注射時間:
過量可能導致腎功能急遽下降、聽力損傷或神經系統異常。應立即:
,並避免任何英文。內容要準確,基於醫學資訊,例如紅人症候群的處理、口服與靜脈用藥的區別、藥物交互作用的例子如氨基糖苷類,以及肝腎功能調整的原則。最後檢查是否符合所有格式要求,如HTML標籤正確,無編號,問題獨特且資訊新穎。
萬古霉素若快速輸注可能誘發「紅人症候群」,表現為臉部潮紅、皮膚發熱等不適。醫護人員通常會將輸注時間控制在1至2小時內,以降低此副作用風險。特殊情況下(如嚴重感染),醫師可能調整速度並監測患者反應。
口服萬古霉素與靜脈用藥的適應症有何不同?口服萬古霉素主要用於治療難辨梭菌引起的嚴重腸道感染(如假膜性結腸炎),而靜脈劑型則用於抗藥性細菌的全身性感染。兩者吸收率與作用部位不同,不可自行交換使用途徑,需依醫師處方執行。
與其他抗生素合併使用時需注意哪些交互作用?萬古霉素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合併使用可能增加腎毒性風險,需定期監測腎功能。與氯唑沙星等氟喹諾酮類合用時,可能因藥代動力學交互作用影響療效,需由醫師評估後調整劑量或間隔給藥時間。
肝臟或腎臟功能異常的患者使用時,劑量需如何調整?萬古霉素的血中濃度主要受腎功能影響,嚴重腎衰竭患者需大幅延長給藥間隔。肝功能異常通常對藥代動力學影響較小,但若合併肝腎雙重損傷,需透過血液濃度監測調整劑量,避免蓄積中毒。
用藥期間是否需要限制飲食或日常活動?用藥期間建議避免過度脫水,因低血容量可能加重腎毒性風險。飲食無特殊禁忌,但若同時使用影響腸道菌群的藥物(如制酸劑),需與醫師確認服用時間間隔,以確保藥物吸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