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厭食症的症狀

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以極度害怕發胖和對體重體型嚴重扭曲認知為核心特徵的精神疾病。此症狀不僅影響外觀,更會導致多系統器官功能異常,嚴重時甚至威脅生命。了解其症狀表現有助於早期發現並介入治療,減輕對健康的長期傷害。

症狀表現具有階段性特徵,初期可能被誤認為是正常減肥行為,但隨病程發展會逐漸顯現複雜的生理與心理變化。患者常通過限制飲食、過度運動或誘發嘔吐等代償能力行為來控制體重,這些行為模式會引發多種連鎖反應。本文將系統性分析各階段症狀的發展軌跡與臨床表現。

早期症狀與徵兆

早期症狀往往以行為改變為主要表現形式,可能包括:

  • 對體重的異常焦慮,即使體重已低於標準值仍堅持減重
  • 對食物的態度極端化,如嚴格分類「好食物」與「壞食物」
  • 用餐時避免與他人共食,或刻意延長用餐時間

心理層面的徵兆可能包括對鏡子的依賴性行為,如頻繁檢查體型或自拍比對。部分患者會出現計數行為,如精確計算每口食物的熱量,或用步數計量運動強度。這些早期跡象若未被及時識別,可能迅速發展為更嚴重的症狀。

生理指標異常

血液檢查可能顯示鉀離子濃度異常或白血球數量下降,體脂率常低於正常參考值的15%以下。心電圖檢查常見心動過緩或QT間期延長等心臟功能異常指標。這些生理異常在症狀初期可能僅在特定檢查中發現,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覺。

常見症狀

核心症狀可分為行為、生理與心理三大類。行為層面最明顯的特徵是代償能力行為,包括:

  • 誘發嘔吐或濫用瀉藥
  • 過度運動至每日消耗熱量達基礎代謝的200%以上
  • 使用催吐棒或瀉藥等工具的痕跡

生理症狀方面,女性患者常出現停經現象,男性則可能出現性欲減退和睾丸萎縮。指甲出現横向脊狀紋(Beau's lines)和牙齒 enamel 損傷是常見的體徵。皮膚可能呈現乾燥蒼白,生長細毛(lanugo)以代償保溫功能。

心理症狀特徵

認知扭曲表現為對體型的病態評估,即使他人評價為消瘦仍主觀認為過胖。常見強迫性體重監測行為,如每天多次使用電子秤或鏡子評估體型。焦慮與抑鬱情緒常伴隨存在,部分患者會發展出自傷行為或自殺意念。

疾病進展與症狀變化

在病程第二階段,患者可能發展出更隱蔽的代償能力策略,如在公共場所正常進食後私底下誘發嘔吐。體重持續下降會導致代謝率降低,基礎體溫下降至35℃以下,出現畏寒與週期性盜汗。骨骼密度可能降低至T值低於-2.5,形成低骨量或骨質疏鬆。

第三階段可能出現多系統衰竭徵兆,如心臟收縮功能指數(EF值)下降導致易疲勞。內分泌系統異常可能導致毛髮脫落與指甲脆弱。腦部影像檢查可能顯示腦室擴大和腦組織萎縮,反映腦功能受損的嚴重程度。

症狀惡化前兆

當出現以下跡象時代表疾病處於惡化階段:

  • 體重在3個月內下降超過原體重15%
  • 出現雷洛氏現象(Raynaud's phenomenon)的肢端蒼白
  • 出現非自願性肌肉震顫(asterixis)或反射異常

何時應該就醫

當出現以下任何情況時應立即就醫:

  • 體重指數(BMI)持續低於17.5且無意願恢復正常飲食
  • 出現心律不整或血壓低於90/60 mmHg
  • 出現意識混亂或定向力障礙

即使尚未符合診斷標準,若出現以下行為也應尋求專業協助:

  • 頻繁使用瀉藥或利尿劑
  • 刻意避免社交聚餐
  • 體重在6個月內下降超過10%

緊急症狀辨識

當出現以下急症徵兆時應立即送醫:

  • 意識模糊伴隨血壓過低
  • 呼吸急促伴隨血氧飽和度低於92%
  • 心電圖顯示明顯QT間期延長

早期診斷可避免不可逆的器官傷害,建議當發現三餐攝取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的60%,或出現停經超過3個月時,應立即安排精神科與營養科的聯合評估。

 

常見問題

何種治療方式對神經性厭食最有效?

治療神經性厭食通常需要跨領域團隊合作,包括精神科醫師、營養師及心理治療師。認知行為療法(CBT)被視為一線心理治療,協助患者重新建立對體重與飲食的健康認知。嚴重患者可能需住院治療以恢復體重,並配合家庭治療改善支持系統。

家人在患者康復期該如何提供有效支持?

家人應避免直接糾正患者飲食行為,改以「非評判性溝通」表達關心。鼓勵共同制定進食計畫,並鼓勵專業治療的參與。重要的是尊重醫療團隊的建議,避免在家庭互動中引發衝突。

神經性厭食患者恢復正常體重後,是否代表症狀已痊癒?

體重恢復只是康復的起點,心理症狀如對體像的扭曲認知可能持續存在。患者需持續接受心理治療至少6-12個月,並定期追蹤防止復發。完全康復需生理、心理與行為模式的全面調整。

社會常見的「厭食症只是想瘦」觀點為何不正確?

此觀點忽視了此疾患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包括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及強迫性思維特徵。患者常因深層心理創傷或人格特質(如完美主義)而發展出病態飲食行為,需專業醫療介入而非單純調整飲食習慣。

兒童期發病的神經性厭食是否比青少年病例更嚴重?

兒童患者的確可能有更嚴重的生理併發症風險,因其生長發育可能受阻礙。臨床診斷需排除其他疾病,治療時需特別考慮發育階段,並加強家庭參與,以避免影響認知與身體發展的長期影響。

Anorexia Nerv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