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或接觸皮疹滲出物傳播。此疾病在兒童中極為常見,但成人感染後可能引發更嚴重症狀。疫苗的普及雖然降低了发病率,但了解其基本特性仍然對預防和應對感染至關重要。
此病以全身性紅疹和水泡為主要特徵,潛伏期約10至21天,發病後會經歷發燒、疲倦等前驅症狀,隨後皮膚逐漸出現紅斑並轉為水泡。雖然多數患者能自癒,但併發症如二次細菌感染或肺炎仍需嚴肅對待。本文將系統性分析其成因、症狀、診斷方法及預防措施,提供全面的知識架構。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是此病的唯一病原體,病毒經由患者咳嗽、打噴嚏釋出的飛沫傳播,或接觸受污染的衣物、用具亦可能感染。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进入潛伏期,此階段患者尚未出現症狀但已具傳染性。病毒會在體內大量複製,導致免疫系統啟動後引發典型症狀。
風險群體主要包括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免疫力低下者(如接受化療患者)、孕婦及接觸過患者的長期照護者。值得注意的是,孕婦感染可能導致胎兒先天性水痘綜合症,包括視網膜病變或腦部異常。此外,接觸病毒後若未建立免疫力,家庭成員間的傳染率高達90%以上。
典型症狀分為前驅期與出疹期。前驅期約1-2天,患者會有低燒、頭痛、食欲不振等非特異性症狀。隨後皮膚開始出現紅斑,24小時內轉為充滿液體的水泡,最終結痂。皮疹通常按頭部→軀幹→四肢的順序擴散,不同階段的皮疹可能同時存在。
嚴重病例可能出現併發症症狀,如高燒不退、皮膚感染化膿、肺炎引起的呼吸困難,或腦炎導致的意識混亂。水泡破裂後若未妥善護理,細菌感染可能導致蜂窩組織炎或疤痕形成。成人患者常伴隨肌肉酸痛與高燒,症狀嚴重度通常高於兒童。
臨床診斷主要依賴症狀觀察與皮疹特徵,醫生通常透過視診確認水泡的發展階段。在疑似併發症或診斷不明時,可能進行血液檢查測量抗體水平,或採集皮疹組織進行病毒培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需要更詳細的實驗室檢查以評估病情嚴重程度。
鑑別診斷需區分其他類似皮膚疾病,如帶狀疱疹、藥物過敏或梅毒。若患者有疫苗接種史但仍有症狀,可能需進行PCR檢測以確認是否為疫苗株或野生株感染。兒童患者若出現呼吸急促或抽搐,需立即進行影像學檢查排除腦炎。
治療以症狀緩解為主,學齡前兒童通常建議居家隔離與症狀管理。退燒藥如對乙醯氨基酚可緩解發燒與不適,但禁用阿斯匹靈以避免雷氏症候群。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在發病後72小時內使用最有效,尤其適用於高風險群體。
皮膚護理方面,冷壓縮與爐甘石洗劑可減輕癢感,剪短指甲避免抓破水泡。嚴重併發症如細菌性皮膚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療,肺炎患者可能需要住院吸氧治療。免疫球蛋白注射可用於接觸病毒後96小時內的高風險接觸者進行暴露後預防。
水痘疫苗是主要預防措施,標準接種程序為兩劑法:首劑於12-15個月齡,第二劑於4-6歲。疫苗接種可提供90%以上的保護力,接種後可能出現輕微類似症狀的「疫苗反應」,但嚴重性遠低於自然感染。接種後應持續觀察抗體水平,特別是免疫功能不全者需調整接種策略。
隔離措施對控制傳播至關重要,患者需隔離至所有水泡結痂為止,學校與托育機構需建立接種證明制度。接觸過患者的高風險群體(如孕婦、未接種者)應儘快接種免疫球蛋白。公共場所的衛生措施如勤洗手、定期清潔表面,能降低病毒存活時間。
當出現以下情形時應立即就醫:發燒超過39℃且持續48小時、皮疹出現化膿或化膿跡象、呼吸困難或胸痛、意識混亂或持續嘔吐。患有皮膚症或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即使症狀輕微也需及早就醫評估。孕婦若懷疑感染應盡速就診以評估胎兒風險。
成人患者若出現頭痛伴隨視力模糊、皮膚感染擴散或發燒超過3天,提示可能併發細菌感染或腦炎,需立即進行抗生素治療或住院觀察。接種疫苗後出現高燒或廣泛性皮疹也需就醫確認是否為疫苗相關反應。
懷孕初期(頭20週)感染水痘,可能增加胎兒出現先天性水痘綜合症的風險,包括肢體缺陷或視網膜疤痕。懷孕後期感染則可能導致新生兒水痘症候群,建議懷孕前確認免疫狀態,懷孕後若接觸過水痘應立即就醫評估。
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是否仍可能感染水痘?接種疫苗後約有90-95%的人可獲得免疫保護,但仍有少數人可能因疫苗效力不足而感染。若接種後仍感染,通常症狀會顯著輕微,皮疹數量少且癢感較低。建議接種後仍需避免接觸確診患者,並密切觀察身體變化。
水痘癢症狀如何安全緩解?哪些止癢方法不建議使用?可使用冷敷、燕麥浴或非處方抗組織胺藥緩解癢感,避免搔抓以防止疤痕形成。不建議使用含水楊酸成分的藥物(如阿斯匹靈),因可能誘發雷氏症候群。剪短指甲並保持皮膚清潔也能減少二次感染風險。
水痘痊癒後是否可立即恢復正常運動?需避開哪些活動?痊癒後建議至少休息1-2週再逐漸恢復輕度運動,避免劇烈活動導致體溫升高,可能加重癢感或延遲癒合。接觸性運動需延後至所有皮疹結痂脫落,以防皮膚傷口在接觸中被刮傷感染。
成年人感染水痘是否比兒童更危險?成人感染水痘併發症風險較兒童高2-5倍,可能引發肺炎、腦炎或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免疫系統較弱或伴有慢性疾病者更需謹慎,建議接觸後48小時內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抗病毒藥物以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