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s病的治療

Graves病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疾病,主要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及相關症狀。治療目標在於控制甲狀腺荷爾蒙水平、緩解症狀,並預防併發症如心臟問題或骨骼流失。治療策略通常根據患者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及個人偏好制定,可能包含藥物、放射性治療或手術等多種方法。

治療過程需長期追蹤,並可能根據病情調整方案。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先以藥物控制,後續轉為放射性碘治療。醫師會根據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及副作用,選擇最適合的治療組合,同時強調患者教育和生活型態調整的重要性。

當前治療選項

目前Graves病的治療主要分為三大方向:藥物治療、非藥物療法及手術。藥物治療通常用於初期或症狀較輕微的患者,而放射性碘治療或手術則適用於藥物反應不佳或症狀嚴重的個案。治療選擇需評估患者年齡、懷孕狀態及是否有眼部病變等因素。

非藥物療法包含β受體阻斷劑緩解症狀,以及針對甲狀腺眼病的專門治療。此外,生活型態調整如低碘飲食與壓力管理,是治療計畫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措施。醫師可能結合多種方法,以達到最佳控制效果。

藥物治療

抗甲狀腺藥物

抗甲狀腺藥物(如甲硫咪唑與丙硫氧嘧啶)是首選的一線治療。甲硫咪唑能抑制甲狀腺素合成,通常作為長期治療藥物,而丙硫氧嘧啶則因肝毒性較低,常在懷孕初期使用。治療初期需高劑量控制症狀,隨後降低維持劑量,治療期通常為1至2年。

  • 甲硫咪唑(Methimazole):每日劑量依症狀調整,可能需每6至8週監測血液檢查。
  • 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較少引起皮膚反應,但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需密切追蹤。

症狀緩解藥物

β受體阻斷劑(如普萘洛爾)能緩解心悸、手抖等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症狀。此類藥物不抑制甲狀腺素分泌,但能快速改善患者不適感。使用時需注意避免合併使用於哮喘或糖尿病患者。

非藥物療法

放射性碘治療

放射性碘-131治療透過破壞部分甲狀腺組織,降低荷爾蒙產量。此療法安全且有效,約70-80%患者需一次劑量即可控制,剩餘者可能需追加治療。但治療後多數患者會發展為甲狀腺功能低下,需終身補充甲状腺素。

手術治療

甲狀腺切除術適用於藥物治療失敗、懷孕中重度症狀,或懷疑甲狀腺腫大導致呼吸道阻塞的患者。手術可立即降低甲狀腺素,但需評估術後併發症如聲帶神經損傷或甲狀旁腺受損風險。此方法適用於甲狀腺嚴重腫大或藥物不耐受的患者。

生活方式管理

飲食調整是治療的重要環節,需限制高碘食物如海帶、海鮮,避免誘發甲狀腺毒症。建議每日碘攝取量低於150微克,並避免含碘的藥物或補充劑。規律運動可改善代謝異常,但需避免過度疲勞加重症狀。

  • 戒菸:吸菸會加劇甲狀腺眼病,戒菸可降低眼突或視力受損風險。
  • 壓力管理:壓力可能誘發疾病活動,建議透過冥想、深呼吸或運動調節壓力荷爾蒙。

未來治療方向

目前研究聚焦於針對自體免疫機制的治療,例如抗體阻斷劑或免疫調節劑。例如,利妥昔單抗(Rituximab)試驗顯示可減少自體抗體產生,但長期安全性仍需觀察。基因治療與個體化醫療也成為研究熱點,目標是根據患者基因型調整藥物選擇。

針對甲狀腺眼病,新興的單株抗體藥物(如Tepezza)已核准使用,能直接抑制發炎反應。未來可能開發口服或局部用藥,減少系統性副作用。此外,人工智慧輔助的治療預測模型,或可更精準預測患者對特定療法的反應。

何時諮詢專科醫師

當出現心跳過速超過120次/分鐘、不明原因體重急劇下降,或眼睛腫痛加劇時,應立即就醫。已接受治療的患者若症狀未改善,或出現藥物副作用如皮疹、白血球減少,需與醫師討論調整方案。

懷孕或計劃懷孕的女性需特別注意,部分藥物可能影響胎兒,需轉由醫師評估安全性。甲狀腺眼病惡化導致視力模糊或眼球突出嚴重影響視力時,應盡速轉介至眼科學者進行專科治療。

 

常見問題

治療格雷夫氏病時,除了抗甲状腺藥物外,還有其他治療選擇嗎?

是的,治療格雷夫氏病的選擇包括放射性碘治療和手術切除部分甲状腺。放射性碘可減少甲状腺活性,而手術(甲状腺次全切除)適用於藥物效果不佳或有嚴重症狀的患者。醫師會根據患者年齡、症狀嚴重程度及生育計劃等綜合評估最適合的方案。

懷孕期間被診斷出格雷夫氏病,治療方式是否需要調整?

是的,懷孕期間可能需調整治療方案。部分抗甲状腺藥物在孕早期可能影響胎儿,醫師通常會選擇較安全的藥物(如丙硫氧嘧啶),並嚴密監測甲狀腺功能。在某些情況下,醫師可能延後放射性碘治療,直至生產後再評估其他選項。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飲食或運動建議能輔助控制格雷夫氏病?

建議減少高碘食物(如海帶、紫菜)的攝取,並避免含咖啡因飲料以減輕心悸症狀。規律的有氧運動(如游泳、快走)可幫助緩解壓力,但需避免過度疲勞。保持規律作息與情緒穩定對控制疾病進展也很重要。

有傳言說格雷夫氏病能完全根治,這種說法正確嗎?

此說法不完全正確。格雷夫氏病目前無法根治,但透過藥物、放射性碘或手術可有效控制症狀。部分患者接受治療後症狀可能緩解,但仍有復發風險,尤其是抗體水平持續高的人群。長期追蹤檢查是必要的。

接受抗甲状腺藥物治療後,症狀好轉是否就能停藥?

不建議自行停藥。症狀緩解通常需持續服藥數年,且須根據甲狀腺功能檢查結果漸進減藥。突然停藥可能導致症狀反彈或甲狀腺危象。醫師會根據血液指標制定個人化減藥計畫,患者需嚴格遵循醫囑。

Graves'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