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疹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其症狀通常較為輕微,但對特定群體(如孕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了解風疹的症狀特徵,有助於早期診斷與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症狀的表現因人而異,部分患者甚至可能無明顯症狀,但傳染性仍存在。
風疹的症狀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初期徵兆、典型紅疹出現,以及症狀逐漸緩解的過程。早期症狀可能被誤認為一般感冒,但接續的特徵性紅疹是關鍵辨識指標。若懷疑感染風疹,特別是孕婦或免疫系統較弱者,應立即就醫以評估風險。
風疹的早期症狀通常在接觸病毒後14至21天開始出現。此階段的徵兆可能包括:
風疹的潛伏期約2至3週,此期間病毒已開始複製,但患者可能尚未覺察症狀。在潛伏期末期,部分人會出現「前驅症狀」,如輕微倦怠感或食欲下降,這些徵兆常被忽視,易導致傳染給他人。
風疹最典型的症狀是特徵性的紅疹,約在發燒後1至5天內出現。紅疹通常從面部開始,迅速蔓延至頸部、躯幹及四肢,呈現粉紅色或淡紅色的斑丘疹。約50%的患者會伴隨耳後與後頸部的淋巴結腫大,此現象可能持續數週。
除了皮膚紅疹,患者可能出現:
兒童患者可能症狀較輕微,甚至僅表現為輕微紅疹與發燒。而成人患者,尤其是女性,除皮膚症狀外,可能伴隨關節疼痛與腫脹,此現象可能持續數週。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僅表現為輕微不適,甚至無明顯症狀,這增加了傳染風險。
風疹的症狀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前驅期、紅疹期與康復期。前驅期症狀類似感冒,持續約1至5天;紅疹期為最明顯的症狀階段,紅疹在24至48小時內覆蓋全身;康復期中,紅疹逐漸消退,但淋巴結腫大可能延後數週才緩解。
典型紅疹通常在3至5天內完全消退,發燒與關節痛也可能隨之緩解。然而,成年女性的關節症狀可能持續數週,這與免疫系統對病毒的反應有關。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出现併發症如腦炎或血小板減少,此類嚴重症狀需立即醫療介入。
孕婦若在懷孕初期感染風疹,病毒可能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引發「先天性風疹症候群」。此情況下,母親可能僅表現輕微症狀,但胎兒可能出現耳聾、心臟缺陷或視網膜病變等嚴重後遺症。因此,懷孕期間若接觸風疹患者,應立即進行病毒篩檢。
若出現以下任一情形,應盡速就醫:
若出現以下嚴重症狀,應立即前往急診:
若症狀符合風疹特徵(如耳後淋巴結腫大與典型紅疹),應避免前往公共場所以減少傳染風險。自測時可注意紅疹的擴散模式是否符合「由臉部向全身蔓延」的特徵,但最終診斷需依賴血液檢測或病毒培養。
懷孕第一孕期感染德國麻疹,可能導致胎兒出現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包括聽力障礙、心臟缺陷或視網膜病變等終身傷殘。孕中期感染風險較低,但仍需立即就醫評估,醫師可能建議定期超音波追蹤。
接種德國麻疹疫苗後,多久能產生足夠免疫力?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後,約需2至4週產生抗體。若接觸患者後尚未接種,應在72小時內補打疫苗,可降低發病機率。建議育齡女性接種後等待至少28天才計劃懷孕。
德國麻疹症狀消失後,是否仍具傳染性?患者出疹後5天內仍具傳染力,即使症狀緩解,病毒仍可能透過飛沫傳播。完全康復後建議持續保持衛生,接觸高危群體(如孕婦)前應諮詢醫師。
成人感染德國麻疹時,关节痛症狀通常會持續多久?成人患者常見的關節痛可能持續數週至數月,尤其女性患者較常出現此症狀。非類固醇抗炎藥可緩解疼痛,但需避免使用阿斯匹靈以防止雷氏症候群,症狀通常會逐漸自行消退。
曾感染德國麻疹者,是否仍需接種疫苗加強免疫?既往感染者通常具終生免疫力,但若無法確認免疫狀態,補種疫苗是安全的。建議透過血液抗體檢測確認免疫力,血液中IgG抗體陽性者無需再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