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binafine(特比萘芬)是一種抗真菌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由真菌引起的感染。它屬於抗真菌藥物中的丙烯胺類,其作用機轉是抑制真菌細胞膜中麥角固醇的合成,導致真菌無法生長或死亡。此藥物常見於治療甲癬(腳癬菌感染)、皮膚癬症及體毛癬等,因其高效且穿透力強,尤其對深部真菌感染有顯著療效。
Terbinafine可口服或外用,但最常見的用法為口服片劑。與其他抗真菌藥物相比,它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因此每日只需服用一次。此藥物的開發大幅改善了慢性真菌感染的治療效果,但患者仍需留意潛在副作用及用藥禁忌。
Terbinafine的學名為特比萘芬,常見的商業品牌包括Lamisil®(蘭美抒)。不同國家可能使用不同品牌名稱,但學名藥的成分與作用機轉均相同。外用劑型如乳膏或凝膠的成分也為Terbinafine,適用於輕微皮膚癬症。
患者應注意,口服與外用劑型的用法及劑量差異大,不可自行更換劑型。使用前需確認藥品標籤上的活性成分是否為Terbinafine,並遵從醫師或藥師指示。
Terbinafine歸類為抗真菌藥物中的丙烯胺類(Allylamines)。此類藥物特點在於選擇性抑制真菌細胞膜的合成步驟,對人體細胞影響小,因此相對安全。與azole類抗真菌藥物不同,Terbinafine對皮膚癬菌目(Dermatophytes)有高度專一性。
其藥理特性使它不僅適用於表皮感染,也能穿透指甲或毛髮,因此成為治療甲癬的首選藥物。然而,此藥對深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效果有限,需依感染類型搭配其他藥物。
Terbinafine的主要適應症包括:甲癬(腳癬菌甲感染)、體癬、股癬、足癬等皮膚癬症,以及頭皮癬或體毛癬。口服劑型通常用於嚴重或慢性感染,而外用乳膏適用於局部輕微感染。
在特殊案例中,Terbinafine也可能用於預防反覆感染,或作為其他抗真菌藥物的替代選擇。醫師可能根據感染範圍、感染部位及患者肝腎功能調整用藥方案。
輕微副作用包括:
這些症狀通常在數天至數週內緩解,若持續惡化需立即通報醫師。
嚴重副作用需立即停藥並就醫:
這些情況可能威脅生命,不可忽視。
禁忌症:患有嚴重肝臟疾病、對Terbinafine過敏者禁用。懷孕或哺乳期婦女需經醫師評估風險後使用,因可能影響胎兒或乳兒。此外,有自身免疫疾病或免疫系統受抑制的患者需謹慎用藥。
此藥有黑盒警告,因可能引起肝損傷。用藥期間應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數,若出現黃疸症狀應立即停藥。服用期間避免飲酒,以免加重肝臟負擔。
Terbinafine可能與以下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可能提高其他藥物濃度,導致毒性增加或療效下降。
服用期間應避免與葡萄柚 juice同服,因可能抑制肝臟代謝,增加藥物濃度。使用外用抗真菌藥(如ketoconazole乳膏)時,需確認是否與口服劑型有協同效果或副作用疊加。
口服劑型的 typically prescribed as:
需隨餐服用以提高吸收率,並完整完成療程以防復發。
外用乳膏或凝膠應塗抹於受感染皮膚,每日1-2次,持續至症狀消失後2週以確保根除真菌。使用前需清潔並擦乾患部,避免接觸未感染區域。
若遺漏一次口服劑量,應立即補服,但若距離下次服藥時間短於4小時,則跳過遺漏劑量,按時服用下一次藥物。切勿為補足劑量而雙倍服用,以免增加肝臟負擔。
外用藥若遺漏,應立即塗抹,但不可因遺漏而加強次數。若遺漏多次導致症狀惡化,應聯繫醫師評估是否需調整用藥計畫。
若誤服過量Terbinafine,可能引發嚴重胃腸道不適、意識模糊或肝功能異常。應立即就醫並攜帶藥品包裝,以便醫師評估中毒程度並給予解毒或支持性治療。
過量用藥可能導致肝臟損傷,需進行血液檢查監測肝酵素。若出現黃疸、深色尿液或上腹疼痛,應視為緊急情況處理。
服用特比萘芬時是否需要搭配食物?
建議在用餐時或餐後服用特比萘芬,以減少胃腸道不適的風險。若忘記配合餐食,單獨服用通常仍有效,但若出現噁心或胃痛,可調整為與食物同服以緩解症狀。
使用特比萘芬期間出現皮疹該如何應對?
輕微皮疹可能是藥物常見副作用,可先觀察並持續用藥,但需立即通知名醫。若出現紅腫、水泡或搔癢劇烈,應立即停藥並就醫,以排除嚴重過敏反應的可能。
特比萘芬與其他抗真菌藥物能否同時使用?
通常不建議與其他口服抗真菌藥(如 ketoconazole)合用,因可能增加肝臟負擔或副作用風險。若需合併使用其他藥物,務必事先告知醫師,以評估安全性。
治療期間飲酒會有什麼影響?
服用特比萘芬期間應避免飲酒,因可能誘發急性不適,包括噁心、嘔吐、臉紅或頭暈。即使少量酒精也應避免,直至藥物課程結束後72小時。
治療期間需要加強皮膚保養嗎?
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時,治療部位需徹底清潔後塗抹,並避免立即接觸水。口服治療期間,若皮膚乾燥或脫屑,可使用無香料保濕品,但需與藥物涂抹時間錯開15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