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tinoin(中文譯名:維甲酸)是一種從維生素A衍生物發展而來的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疾病及特定血液疾病。此藥物能調節細胞生長週期,促進表皮更新,並具有抗炎作用。在皮膚科領域,它被廣泛應用於治療中度至重度痤瘡、光老化引起的皮膚紋理不均,以及少數非黴癬性乾燥症等皮膚問題。
在血液疾病治療方面,Tretinoin主要用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治療,可誘導白血病細胞分化,抑制其惡性增生。其作用機轉與調節基因表達及細胞分化途徑密切相關,因此在臨床應用上具有多面向的治療價值。
此藥物的學名為Tretinoin,常見的外用製劑品牌名稱包括:
口服形式的Tretinoin通常以學名藥形式供應,但需注意不同劑型的使用禁忌和劑量規範可能有所差異。
Tretinoin屬於「維甲酸類」(Retinoid)藥物,此類藥物具有調節表皮分化、抑制角質形成及抗炎特性。外用型主要分類為局部用皮質類固醇以外的皮膚科藥物,而口服型則歸類為抗白血病藥物。
根據藥物作用機轉,其分類亦可擴展至「分化誘導劑」,因其能誘導惡性細胞恢復正常分化功能,此特性使其在血液疾病治療中具有獨特地位。
1. 中至重度痤瘡(青春痘)的局部治療
2. 光老化引起的皮膚紋理粗糙及細紋改善
3. 非黴癬性乾燥症(Ichthyosis)的症狀緩解
4.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誘導緩解與維持治療
在使用時需根據具體適應症選擇劑型與劑量,例如治療痤瘡時多使用0.025%-0.1%的外用乳膏,而血液疾病治療則需口服高劑量。
緊急副作用包含:呼吸困難、急性肝衰竭、嚴重過敏反應(如蕁麻疹、臉部腫脹),出現此類症狀應立即就醫。
與其他維甲酸類藥物合併使用會加劇副作用,如同時使用Isotretinoin(異維胺)可能導致毒性累積。與四環黴素類抗生素合用時,需注意肝功能追蹤。
與抗凝血劑(如華法林)合用可能增強抗凝效果,需調整抗凝血劑劑量。局部使用時,避免與果酸、過氧化苯甲醯等刺激性成分同用,可能加重皮膚刺激。
外用劑型通常以0.025%-0.1%濃度的乳膏或凝膠形式使用,痤瘡治療建議每晚睡前薄塗於患處。光老化治療則可能使用較低濃度並調整使用頻率。
口服治療急性白血病時,劑量需根據體重計算,誘導緩解期常採用44-60mg/m²/日,分次口服。治療期間需嚴格遵循醫師指示,不可自行調整劑量。
若外用劑型遺漏使用,應於發現時立即補抹,但若接近下次使用時間則跳過遺漏劑量,次日恢復正常使用。不可為補償而加倍使用。
口服劑型若遺漏服藥,若遺漏時間短於3小時應立即補服,超過則跳過本次劑量。不可因補服而增加總日劑量,需立即與醫師聯繫確認後續處置。
外用過量可能引發嚴重皮膚刺激,應立即以肥皂及水徹底清潔接觸部位,並冷敷緩解紅腫。若出現全身性症狀(如噁心、嘔吐)需立即送醫。
口服過量可能導致急性肝損傷或低血鈣症,應立即就醫進行洗胃、活性炭吸附及支持性治療。治療期間需嚴格監測肝酵素、電解質及凝血功能。
使用維甲酸乳膏時,若同時使用其他外用藥物,應如何安排使用順序?
建議將維甲酸最後使用,並在使用其他外用藥物(如過氧化苯甲酰或抗生素)後間隔約30至60分鐘再塗抹。此舉可減少皮膚刺激,並確保各藥物吸收效果。若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建議先諮詢醫師制定個人化時程。
維甲酸可能引起皮膚脫屑或泛紅,如何緩解這些症狀?
輕微脫屑或泛紅屬常見反應,可透過降低使用頻率(如隔日使用)或減少塗抹面積來調節。若症狀嚴重,可搭配舒緩保濕霜(避免含酒精成分)並諮詢醫師調整劑量。避免搔抓患處,以防感染風險。
使用維甲酸期間,日常防曬有哪些特別注意事項?
維甲酸會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需每日使用SPF30以上廣譜防曬霜,並搭配物理遮蔽(如帽子、口罩)。外出時盡量避免日光直射,即使在陰天或冬季也需嚴格執行防曬措施。
長期使用維甲酸後停藥,皮膚問題是否可能反彈?
停藥後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反跳現象」,皮膚問題短期內惡化,此為常見現象。建議在醫師指導下逐步減量,而非突然停藥,並持續監測皮膚狀態。醫師可能建議轉用其他維甲酸類藥物或調整治療方案以避免反彈。
正在哺乳或計劃懷孕時,是否能使用維甲酸?
口服維甲酸(如異維胺)對胎兒有致畸風險,嚴禁懷孕期間使用;局部外用維甲酸雖風險較低,但建議育齡女性在使用期間採取有效避孕措施。哺乳期間使用需醫師評估,部分研究認為外用劑型風險有限,但需根據個體情況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