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taminophen

藥物概述

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主要功能為退燒及緩解輕度至中度疼痛。它不具抗炎作用,但能有效降低體溫並緩解頭痛、肌肉痛、牙痛等症狀。此藥物與其他NSAIDs如布洛芬不同,其作用機轉主要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非直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此藥物自1950年代開始被廣泛應用,是目前全球使用量最高的解熱鎮痛藥之一。臨床應用上,它被視為相對安全的選擇,但需嚴格遵循劑量指示,過量使用可能導致嚴重肝損傷。其止痛效果雖不如嗎啡類藥物強效,卻因副作用較少而適合長期輕度疼痛管理。

品牌名稱與學名

對乙醯氨基酚的學名為「對乙醯氨基酚」,在台灣與香港的常見商品名包括:


     

     

     

     


此藥物在不同地區可能以不同名稱出售,但活性成分均為對乙醯氨基酚。消費者在使用複方藥物時應特別注意,避免重複攝取導致過量。

藥物分類

對乙醯氨基酚歸類為「解熱鎮痛劑」,屬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的子類別。與布洛芬等NSAIDs不同,它不抑制周邊組織的前列腺素合成,因此對關節炎等炎症性疼痛效果有限。其主要作用途徑在於調節體溫調節中心及中樞神經痛覺傳導。

此藥物分類特點在於「選擇性解熱止痛」,適合用於不具明顯炎症的疼痛管理。在藥物分類系統中,它被歸類於「N02A B06」(ATC分類代碼),顯示其與其他解熱鎮痛藥的區別。

適應症

主要適應症包括:


     

     

     


此藥物不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炎症性疼痛,且不建議用於長期慢性疼痛管理。在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禁忌時(如胃潰瘍患者),對乙醯氨基酚可作為替代選擇。

常見副作用

輕微副作用包括:


     

     

     


嚴重副作用包含:


     

     

     


警告與注意事項

禁忌症與高風險群:


     

     

     


懷孕與哺乳期使用: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其分為C類(第二孕期後)及B類(第一孕期)。建議孕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哺乳期母親需注意每日總劑量不可超過2000mg。新生兒使用需調整劑量,因肝酵素系統尚未發育完全。

藥物交互作用

需特別注意的藥物交互作用包括:


     

     

     


日常飲食注意事項:

酒精攝取會增加肝臟代謝壓力,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與含有此成分的複方感冒藥合併使用時,需計算總攝取量,避免超過每日上限。

劑量與服用方法

成人常用劑量:


     

     


兒童用藥需嚴格依體重計算:

每公斤體重每次10-15毫克,每6小時一次。例如10公斤幼兒單次劑量約100-150毫克,24小時總劑量不可超過75毫克/公斤。懸浮液與錠劑需使用附屬量測工具,避免誤量。

遺漏劑量處理方法

若錯過預定服用時間:


     

     


切勿為彌補遺漏而加倍劑量,這將增加肝臟負擔。建議設定提醒鬧鐘,並於藥盒標示使用時間。

過量處理方法

急性過量(成人超過4000毫克/日)應立即處理:

若服用後1小時內,可誘導嘔吐或洗胃。超過此時間窗應立即就醫,醫師可能使用N-乙醯半胱氨酸(NAC)進行解毒。嚴重中毒者需住院監測肝酵素指標。

緊急症狀包括: 持續噁心、右上腹疼痛、黃疸、意識混亂等,此時應視為醫療急症處理,不可延誤。

 

常見問題

服用對乙醯胺酚時,兒童與成人的劑量有何不同?

兒童劑量需根據體重計算,一般建議每公斤體重每次5-10毫克,每4-6小時一次,24小時內不可超過4劑。成人單次劑量不超過500毫克,每日總量不可超過4000毫克。年長者或肝腎功能不全者需遵醫囑減量,避免積聚中毒。

若誤服過量對乙醯胺酚該如何應對?

若短時間內服用超過4000毫克,應立即就醫並攜帶藥瓶。醫生可能使用解毒劑N-乙醯半胱氨酸(NAC)或活性炭阻緩吸收。即使無症狀,過量仍可能造成肝損傷,需密切追蹤肝功能指數。

同時使用其他止痛藥或草藥補充劑會有什麼風險?

與非類固醇抗炎藥(如布洛芬)合併使用可能增加肝臟負擔,需注意總劑量。草藥如貫葉連翹可能降低對乙醯胺酚效果,而補肝草(含金線草)可能加劇肝毒性。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

服用對乙醯胺酚期間可以飲酒嗎?

絕對禁止飲酒!酒精會加速肝臟代謝途徑,增加肝臟氧化壓力,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提高急性肝衰竭風險。若長期酗酒者需告知醫師,可能需避免使用此藥。

長期使用對乙醯胺酚控制慢性疼痛,需要定期檢查什麼項目?

建議每3-6個月檢查肝功能(ALT/AST)、肾功能及全血球數。若每日用量超過2000毫克或有肝病史,需更頻繁監測。若出現倦怠、黃疸或尿液變深,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IconIcon

Ask Parky